城镇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城镇建设
海流图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作者】        【来源】        【关闭】

5.6主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规划布局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预测未来对服务设施的需求量,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的不同等级、层次的居民点分布来确定各类设施的数量,规模及空间分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金融服务、中小学、幼儿园、科技站、敬老院、医院、体育及文化设施等项目。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全旗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1、教育服务设施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各类各级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
海流图镇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
整合分散的农村教育资源,打破苏木镇界限,优化乡村初中、小学布局,发展乌加河、德岭山、石哈河的中小学。其他苏木镇和甘其毛都口岸建设幼儿园。
逐步推行初中、小学的标准化办学,促进全旗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医疗服务设施
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综合医疗设施、专科医疗设施与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海流图镇至少1所二级医院,适当配置小规模的专科医院。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规范化的村卫生室。基本实现一村一个规范化卫生室,一个苏木镇一所标准化卫生院,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体育设施
海流图镇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所体育馆、1个多项目的室外健身广场。重点镇建设1个多项目的室外健身广场、一个公共田径场。一般镇建设1个体育训练房。发展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和模式的体育活动组织,所有的乡镇全部配建全民健身设施。
4、文化设施
海流图镇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提高文化设施数量和档次。其他苏木镇配置文化站和图书室,各村配置相应标准的综合活动室。
5、养老及救助设施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进步及思想观念转变,入住敬老院的人数在增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敬老院、老年公寓,分不同档次收费并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规划在各苏木镇现有养老院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完善其服务设施,提高办院水平。镇级养老院不应小于30床位,建筑面积不小于30㎡/床。
另外,应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以及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站等设施的建设。
5.7 旗域基础设施规划
5.7.1旗域交通规划
1、现状概况
乌拉特中旗旗域面积广阔,但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旗域范围内公路运输是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无水运;航空运输主要依靠包头机场,铁路运输利用五原火车站,总体上看由于经济、自然条件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乌拉特中旗交通运输体系属于较为脆弱的类型。
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3958.48公里,其中省道293公里,县道843.348公里,乡道229.561公里,村道2592.571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833.807公里,土路和等外公路3124.673公里。
由于乌拉特中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公路网络受国家干线公路和自治区内主要公路及相邻城市公路网络影响较小。因此,受旗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现状城镇分布的影响,乌拉特中旗境内南北向只有五海线一条公路,公路技术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旗域内东西向公路除了三条边防公路(现状技术等级为等外路)外,有固海线中旗境内段(海流图至石哈河),技术等级为四级;固查线中旗境内段(德岭山至后旗边境),技术等级四级。旗域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五横一纵的公路网络。
2、存在问题
(1) 旗域面积大,公路网密度相对平原地区较低,公路系统不发达。
(2) 公路网络布局不完整,旗内城镇之间联络交通不便,均需绕道海流图镇。交通便利性的降低给经济流动带来阻力。
(3) 旗域内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较低,难以适应近年公路快速运输的需求。
(4) 对外公路运输路径单一,五海线潜在交通运输压力大。
3、旗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旗域综合交通规划目标
以现有公路为基础,着力于公路等级的提高和成网建设,积极建设甘泉铁路、西甘铁路,努力促成口岸支线机场的选址和建设,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交通和航空为补充的良好有序的综合交通系统。
(2)公路
首先完善公路网布局,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其次是提高公路等级。完善境内公路网络的整体布局,补充镇与镇之间联系的公路。以武海线、五海线、固查线改建升级为重点,提高公路通达程度。建设五海线复线、甘其毛都口岸至口岸加工园区的载重公路。建设甘其毛都口岸直通临河的一级公路,纳入国道体系。
规划公路网主骨架为一纵两横,即纵向:S212(甘其毛都-五原段);横向:S311(武川-海流图境内段),X717(固阳-查素沟口境内段)。公路等级均为一级公路,车道双向不少于两条。
二级公路有:乌珠尔-甘其毛都边防公路;乌珠尔-川井;巴音乌兰-新忽热;石哈河-哈德门境内段;临河-川井境内段;临河-图古日格。
三级公路有:川井-准索伦;川井-德日斯;川井-巴音前达门境内段;海流图-温更;德尔森淖尔-兴丰;哈日呼硕-德岭山;新忽热-石哈河。
保留海流图镇原有的长途客运站,并扩大其规模,增加乡镇客运班车。甘其毛都口岸建设一个二级客运站,其他镇各建设一个四级客运站。
(3) 铁路
现状中旗境内无铁路线路和站点,规划西甘铁路线路经包兰铁路的西小召车站西段北侧引出口,向北经五原县(隆兴昌镇)、口岸加工园区、海流图镇、川井镇,终点到达甘其毛都口岸,线路长约223公里。预留甘其毛都、川井、海流图、口岸加工园区等铁路站场用地。
甘泉铁路南起神华包神铁路万水泉南站,向西跨昆都伦河,穿乌拉山,向北延至中蒙边境中方口岸甘其毛都,线路全长354公里。
结合巴彦淖尔市的综合部署,规划建设青金铁路(青山至金泉),建设白彦花煤田至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铁路,将白彦花煤田的煤炭运至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
 (4)航空
现状中旗航空出行主要利用包头机场,由于缺乏直达线路(现状:海流图—五原—110国道)和公路技术等级偏低,使得乌拉特中旗至包头机场时间长达三个小时,导致乌拉特中旗与其他城市的沟通直达性差,内外交往不便利。规划通过提升固海线公路等级和利用拉丹高速公路缩短乌拉特中旗至包头机场的时间距离。
另外积极争取,努力促成乌拉特中旗通勤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5.7.2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乌拉特中旗境内有黄河、内陆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沟)57条,湖泊6个,中小型水库10余座。乌拉特中旗地表水资源非常贫乏,全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58亿立方米,包括引黄水量2.2亿立方米。属内陆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的8条河流(沟)有:东乌拉盖河、狼山口沟(河)、乌兰补隆河、韩乌拉河、海流图河、金泉沟(河)、石哈河、莫楞河。降水为河流唯一水来源,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内陆河地区地表径流深在3毫米左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31.36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模数为1345.8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现状各苏木镇的生活及生产用水基本以地下水为水源,集中或分散开采,均无消毒设施。
2、水资源平衡
乌拉特中旗地表水资源非常贫乏,引黄水量2.2亿立方米,稳定可靠,基本用于农业发展。地下水在整个旗域内分布不均匀。海流图盆地的地下潜水水量较贫弱,水质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HCO3- Mg-Ca 型水;承压水含水层有两层,第一层在10-60米之间砂岩、砂砾岩中,厚度大于3米,承压水位深度在7米左右,单井出水量1-1.5吨/小时,为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HCO3- Mg-Ca型水。第二层在100-200米之间,含水层岩性为砂砾或砂岩,稍厚于第一层。
乌拉特中旗水资源空间分配极不均匀,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应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大发展的供水体系,完善各镇供水系统,强调节水措施的实施,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保护。在各类规划建设的工业区应鼓励发展耗水低的技术型产业,调整产业间和城市生活用水结构。形成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缓解目前存在的农业、工业、城镇需水矛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和水质日益增长的要求,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供水系统方案
开辟新的水源,建设乌不浪口水库,为海流图镇和口岸加工园区提供新水源,合理利用德岭山水库水源。充分利用现有的给水设施,规划供水设系统一步完善,增加必要的饮用水消毒设备和必要的消防设施,以增强生活生产用水系统的抵御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
工业用水须采取必要的节水措施,首先考虑生产污废水的再利用。
5.7.3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排放现状
乌拉特中旗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在各乡镇的政府所在地敷设有部分污水管道及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海流图镇正在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处理规模为2.0万m3/d。
现状各苏木镇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道铺设服务面积小,系统不完善,管网普及率比较低,造成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随意就近排放现象较为严重,以至对河道及地下水均产生污染。
2、规划目标及污水系统方案
本次规划在乌拉特中旗中心城镇海流图镇及重点镇乌加河镇、德令山镇、甘其毛都口岸,在现有污水设施的基础上,结合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实际情况,建设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系统。其余苏木镇,应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统一收集,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各工业区的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城镇污水管道或天然水体。
5.7.4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乌拉特中旗现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1台/75万千伏;22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容量2台/27万千伏;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6台/22.15万千伏;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容量13台/606万千伏;10千伏线路62回总长达2723.38公里,配电变压器2590台,农村低压线路(0.4千伏)2023.188公里。
全旗有110千伏输电线路4条,35千伏输电线路11条,共计306.686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2469.896公里;配电变压器2313台,容量22.7万千伏。
2008年1-12月,最大供电负荷8.1万千瓦,全旗总用电量35647万千瓦时,全旗人均用电量2652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8386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3931万千瓦时,公建用电量2751万千瓦时。2009年1-9月,最大供电负荷8.7万千瓦,全旗总用电量25613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8010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4862万千瓦时,公建用电量2212万千瓦时。
2、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利用巴音呼都格煤田丰富的煤炭资源建一座火电站,建设规模4×30万千瓦;利用中旗丰富的风能资源建设风电站,建设规模300万千瓦。
重点发展110千伏及以上网络建设;注重网络结构,形成统一完整的主干电网。
主要高压走廊应留足防护带,其标准为:500KV为60米;220KV为40米;35KV为30米。
5.7.5电信工程规划
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以海流图为重点,建设覆盖全旗、联接全国的高速公众通信网络,逐步实现旗域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智能化及电信、广电和计算机三网融合。
规划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区设置电话端局,其他乡、镇建立至少一个电信支局。管道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形成,今后发展主要是新区及农村基站建设。今后在城镇及农村总体规划应考虑通信的发展需求,提早规划,应避免或少发生先建后拆的现象。
根据业务增长的情况,不断配套完善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微波通信等通信手段,并开发因特网和ATM网业务。至规划期末,实现村村通网络。
5.7.6邮政工程规划
1、现状概述
海流图镇内共有5个邮政支局和一个邮政储蓄网点。现状各乡镇均设有邮政网点。
存在普遍问题是如何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扩大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充分利用其较完善的邮政网络。
2、发展规划
规划近期完善乌拉特中旗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将商品、信息、金融三流融合,积极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混合邮件、网上银行等现代邮政业务。使邮政服务手段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形成网络覆盖全旗、系统功能齐全、业务应用面广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在实现综合网基本应用的同时,开办信息服务业务,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公用信息资源和多方位、多功能的信息服务。
实现邮递传递、内部处理、搬运装卸的机械化、自动化,并逐步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5.8.7燃气工程规划
从资源与使用经济性两个角度出发,规划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区配置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在有条件采用管道供气方式的居民区建设气化站,其余镇、苏木则配置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
5.7.8供热工程规划
1、现状概述
乌拉特中旗旗域范围内供热状况现状为:
海流图镇:2009年镇区集中供热面积为90万m2,建筑物高度为6层,集中供热覆盖海流图整个城区;
乌加河镇:现有一座供热站,解决供热面积16000m2,敷设主管道3000m;
石哈河镇:镇区除学校、镇政府、法院、有机食品公司集中供热外,其它均属居民自行取暖供热,集中供热区共铺设供热管道0.5公里;
德岭山镇、呼勒斯太苏木、巴音乌兰苏木、新忽热苏木、川井镇现状没有集中供热设施居民仍采用火炉与土暖气取暖。 
2、供热规划
乌拉特中旗结合实际情况,减少小型锅炉继续使用,尽可能实施统一集中供热,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集中锅炉房和热电联产共同供热的供热体制,以减缓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工业区供暖充分考虑利用工业余热。
5.7.9消防规划
以乡、镇为单位规划旗域的消防工程设施,在海流图镇镇区建立三个一级消防站、消防通信和指挥中心,在口岸加工工业园区和甘其毛都口岸规划建设消防中队各一所。其余各镇、苏木建立小型消防站。各村(嘎查)委全部建立农牧民自治消防队,充分利用地下灌溉井满足火灾时消防用水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器材。
5.8 旗域旅游发展规划
5.8.1旅游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分析
1、旅游资源现状
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的类型包括全国全部的8大主类,调查的59个资源单体中,国家四级资源的有5处,国家三级资源的有14处,国家一、二级资源的有21处。
四级资源:乌拉特草原、同和太奇石林、甘其毛都口岸、风蚀冰臼、骑兵营靶场
三级资源:宝日恒图木化石群、乌拉特中旗鬼谷岩画、德岭山水库、红格尔水库、狼山水库、瑙干塔拉、海镇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乌不浪口秦长城、叉枝圆柏生态保护区、千年古榆、希热庙、新忽热古城遗址、避暑气候地、巴音宝勒格旅游度假村
一、二级资源:敖包山、二狼山风景区、牛心山、希热庙火山口、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狼山石刻、巴音宝勒格水库、常素庙、海镇鹿苑、呼格吉勒浩特、千里庙、乌拉特蒙古大营、乌拉特中旗博物馆、天然河柳林、希热圣水、仰狼沟瀑布景观、大漠落日、宝日恒图山古庙遗址、德岭山备战地道、德岭山赵长城遗迹、后契勒陶力盖遗址、呼鲁斯太遗址、西受降城遗址。
2008年全旗接待游客14.94万人次。历年乌拉特中旗游客主要集中在石林、秦长城、风蚀冰臼、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希热庙、甘其毛都口岸及各大牧户游接待点,典型日游人量最高可达1万人次,人均消费80元。中旗自组建旅游局以来,加强了对旅游业的管理,制订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扶持相关产业,到目前为止,中旗共有宾馆20余家,其中二星级宾馆2家,国内旅行社1家,景区(点)29处,牧户游40户,渔家游1户,农家游2户。
2、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 旗域旅游资源有所开发,但尚未制定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存在景区建设随意性,没有一个科学、合理、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体系,也影响了旅游开发的招商引资工作。
(2) 旅游投入不足,宣传促销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3) 旅游要素配套建设不完备,离旅游“游、购、娱、吃、住、行”之要求差距很大,直接影响外地游客的来访,也影响到对外的推介。
(4) 乌拉特中旗地广人稀,而且本地人工作、生活本身就处在观光资源背景之中,没有新意,同时大部分人们生活并不富裕,没有休闲旅游的经济基础,对当地旅游基本没有需求。本地旅游需求的不足往往无法为景点的开发创造基础条件,旅游发展就积累不足。
(5)有效客源市场远离中旗,京津塘等地区是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客源地区到乌中旗距离较远,平均距离超过1000公里。
5.8.2旅游资源开发发展优势与机遇
1、旅游资源丰富:乌拉特中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在草原旅游资源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2、地处中蒙边境:乌拉特中旗北连蒙古国,拥有常年开放的甘其毛都口岸,可以发展边贸跨国旅游,使得这里拥有了巴彦淖尔市其他旗县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3、生态环境优势:乌中旗没有大型污染性工业,人口密度低,每逢夏秋季节,草木葱绿、蓝天白云,空气格外新鲜,形成了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
4、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乌拉特中旗是国家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地区,目前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周边地区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围封休牧增草、生态移民等项目,蒙古野驴——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进一步地优化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5、旅游意识较为强烈:乌拉特中旗的旅游意识、旅游产业观念相对较为强烈,地方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5.8.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和指导思想
结合乌拉特中旗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并考虑到区域旅游资源竞争与合作关系,积极寻求区域联合,以本地资源增强区域旅游实力,以区域旅游业发展带动本地旅游建设。
发展目标:建成巴彦淖尔市乃至整个内蒙中西部地区最佳草原景观与蒙族民俗体验旅游目的地,内蒙古西部著名的边境旅游区。同时,要建设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阴山岩画观光旅游目的地。
指导思想:以乌拉特草原、同和太奇石林、甘其毛都口岸、乌拉特中旗阴山岩画群等优势旅游资源为基础,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遵循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协调共进的原则,科学规划,注意可操作性和战略性,突出精品意识,构建支持乌拉特中旗旅游业六大要素的系列(即吃、住、行、游、购、娱等),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全旗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5.8.4总体形象
根据乌拉特中旗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旅游区位和开发条件,为适应旅游日益生活化的发展趋势,满足都市居民不断增长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了解草原、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我们将乌拉特中旗旅游的整体形象确定为:
“乌拉特大草原民俗,甘其毛都口岸风情”。
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乌拉特旅游资源的优势——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人文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5.8.5旅游区规划布局
为形成乌拉特中旗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与结构的概念,确定各类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及其功能,明确各区域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带和重点景点。在市场分析、资源评价和区域形象定位的基础上,将乌拉特中旗坝畏⒄沟牟季止婊耙徽蛩那保?BR>边贸旅游城镇:边贸旅游城镇即为海流图镇。海流图镇是城关镇,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南部地质与草原旅游功能区:该区域涉及到乌加河镇、呼勒斯太苏木、海流图镇西南部,旅游资源以地质景观、河套农业景观、草原景观、宗教寺庙为主体,旅游景区有狼山休闲度假区、仰狼沟旅游景区、千里庙宗教旅游区、红格尔草原人家旅游区。
东南部草原民俗风情旅游功能区:该区域涉及到德岭山镇、海流图镇、新忽热苏木。旅游资源以典型的乌拉特草原、希热庙、塞上石林为主体,主要旅游景区有同和太草原风情旅游区、海流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希热庙宗教旅游区等。
北部荒漠边境旅游功能区:该区域位于乌拉特中旗北部,涉及到巴音乌兰苏木、川井镇。旅游资源以边境口岸、荒漠、戈壁为主体,主要旅游区有甘其毛道边境商贸旅游区、荒漠探险旅游区。
中东部森林与古迹旅游功能区:该区域涉及到新忽热苏木、巴音乌兰苏木。旅游资源以森林景观、古城遗址为主体,主要旅游区有阿其山生态旅游区与新忽热古城旅游区。
5.8.6 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的开发规划,是为了全面展示旅游产品的特征和旅游资源的特色,因此,在旅游线路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旅游线路要有自己鲜明的主题;要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需求潜力;线路要具有可通达性;时间与空间布局上要合理。
1、旗内旅游线路:五条
(1)沿海五线
该线沿海五公路(海流图镇至五原县)走向,重点是游览同和太草原风情旅游区,游览内容有凭吊英烈、观赏石林、体现草原民俗风情、水上活动。
线路为:海流图镇----德岭山旅游度假村----塞上奇石林----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
(2)沿固海线
该线沿固海公路(海流图镇至固阳县)走向,重点游览希热庙宗教旅游区、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阿其山生态旅游区与新忽热古城旅游区等景区,以体味民俗风情、追寻历史遗迹、体验宗教文化、回归大自然为特色。
线路为:海流图镇----希热庙----瑙干塔拉----新忽热古城----阿尔其山自然保护区。
(3)沿海甘线
该线沿海甘公路(海流图镇至甘其毛都口岸)走向,重点游览海流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甘其毛都边境商贸旅游区、荒漠探险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以民俗风情旅游、边境旅游、探险旅游、岩画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
线路为海流图镇----海流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海镇鹿苑----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青青草原之家----千年古榆----甘其毛都口岸----岩画群。
(4)沿固查线
该线沿固查(经过乌加河镇)公路走向,重点游览狼山休闲度假区、仰狼沟旅游景区、千里庙宗教旅游区等景区,以地质考察、宗教观光为主要内容。
线路为海流图镇----仰狼沟瀑布----天然河柳林----千里庙----狼山水库。
(5)沿海温线
该线沿海温(海流图镇至温更根矿区)公路走向,重点游览红格尔草原人家旅游区,以牧家乐、水上娱乐为主要内容。
线路为海流图镇----红格尔水库。
2、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旅游线路:四条
(1)北部线:乌拉特中旗----蒙古国,这一条跨国旅游线路。
(2)南部线:其一是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其二是临河市----五原县----乌拉特中旗。
(3)西部线: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这是一条荒漠探险与边境旅游线路。
3、依时间安排的旅游线路
(1)一日游(7条)
海流图镇——希热庙——同和太牧场草原风景旅游区;
海流图镇——阿尔其山自然保护区——巴仁宝勒格度假村;
海流图镇——希热庙——瑙干塔拉——新忽热古城遗址;
海流图镇——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千里庙——二狼山水库;
海流图镇——西山电视塔——红格尔水库;
石棺墓—温更阴山岩画—草原风蚀景观—天然河柳林—汉乌拉水库;
海流图镇——千年古榆——甘其毛道口岸。
(2)二日游(2条)
海流图—希热庙—古城遗址—草原风光—桑根达来—边境游—草原民族风情;
海流图—西山电视塔—红格尔水库—戈壁草原风光—狼山水库—呼鲁斯太阴山岩画—千里庙—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同和太牧场草原风景旅游区。
5.8.7旅游产品开发
根据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特点,表明乌拉特中旗是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地。支持这一旅游地的优势产品有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岩画观光旅游、科教旅游、会议旅游等。
1、生态旅游——生态观光是组织参与草原、山地、峡谷、森林、石林、农家等观光活动。
2、边境旅游——利用甘其毛都口岸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口岸国境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3、民俗旅游——乌拉特中旗地理位置偏远,蒙古族聚集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这里蒙古族保留乌拉特部落特色的生产习俗等,这些都是开发旅游产品的民俗旅游内容。             
4、休闲度假游——旅游区的植被良好,空气新鲜,保存着良好的康益性环境,因此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游。
5、岩画观光游——境内有大量的阴山岩画,其史学、美学价值都很高,对游客有较强吸引力。
6、科教旅游——地理景观多样,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迹,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开发科教求知旅游有较强的生命力。
7、会议旅游——自然风光优美,夏季气温性对较低,是开展会议旅游的良好地区。
5.8.8 旅游服务中心
全旗旅游服务中心规划按三级设置:
(1)一级中心——海流图镇城区为全旗旅游接待中心,按游客居停时间2日以上配置相应服务设施,应拥有三星级以上的宾馆。
(2)二级中心——景区、景点所在的乡镇驻地,配套建设相应规模旅馆、饭店和旅游商品供应点。
(3)三级中心——各景区内分别设置接待点、餐饮、商品供应点以及车站、停车场等设施。
5.9 旗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5.9.1 水资源
力促水资源战略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在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要从不够重视节水、治污和不注意开发非传统水资源转变为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在防污减灾方面,要从以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战略;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的用水。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全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厂建设,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
城镇发展量水而行,城市用水以供定需。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水资源调配应首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和城市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严禁超采地下水,严格控制农业用水,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划定并建立水源保护区,保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II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流经城镇河段达到III-IV类水质标准;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的原则,提高水源利用率;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改造老化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效率。
5.9.2 土地资源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本草原,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城镇要集约、紧凑发展;农村居民点要逐步进行迁村并点,向城镇集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农业要走集约化道路,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加强闲置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及未开发利用土地的整理复垦。
5.9.3 林业资源
建立镇、苏木、村领导绿化目标责任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大林业建设投入,通过吸收国家、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为林业发展注入动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流转林木所有权,鼓励社会参与林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搞好结构调整,比例搭配经济林、用材林,促进林业产品优化升级,培植林业经济增长点;完善林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坚持林业科研与生产,完善林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加强林地监管,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杜绝乱征滥占林地现象,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
5. 9.4 草场资源
乌拉特中旗草场资源丰富,但草原生态的发展趋势却并不乐观。为恢复生态环境,确保草牧场合理永续利用,乌拉特中旗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保护草原生态,即是把乌拉特中旗境内草牧场分区域实行禁牧和季节性禁牧管理,把重点区域和生态严重恶化区划为禁牧区,实行常年禁牧管理,同时对大面积草牧场,根据草木生长期规律实行季节性禁牧,推行舍饲圈养、以草定畜从而整体保护草原生态。
5.9.5 矿产资源
划分禁采、限采及鼓励开采矿种和矿区,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保护和开发策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确定各级城镇的周边地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地质遗迹地,重要交通、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国防设施要地、供电通讯设施保护区等地为禁采区。
加强矿山“三废”治理,积极防治污染,搞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紧开展可视范围内露天矿山景观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复垦还绿”为主的废弃矿山复垦综合治理工程,恢复和增加耕地,美化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绿色矿山示范区的建设,对矿产资源进行有序开发。
5.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10.1自然环境现状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地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变化。具体以固查公路为界,可分南部山前准平原区和北部高原区。
山前准平原区:由山前洪积扇与河套冲积平原组成,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低北高,中间低,呈东西长120多公里,南北5~1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海拔1020—1048米。
北部高原区:包括高原低山区、高原丘陵区、山间盆地区、中低山区。
5.10.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中旗现状自然环境状况并综合考虑后续社会经济发展将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乌拉特中旗应该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并举,恢复和建设健康生态环境。
1、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
2、开展森林草原禁牧工作,通过全旗范围内的全年禁牧和季节性休牧,恢复森林草原生态环境。
3、重点治理区域是耕地沙化区(农田防护林)、草原沙化退化区、自然林保护区。
4、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将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旅游观光开发为一体保护区。
5、对不适合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有计划实施移民。
6、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监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
5.10.3重点地区环境保护规划
1、资源开发开采区
乌拉特中旗具有一定的煤炭、石油以及金属等地下资源蕴藏,目前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开采,地下资源的开发对于覆盖土地上的建设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煤炭采掘所造成的地表塌陷等等。因此,为了避免地下和地上开发之间的矛盾,在地下资源蕴藏丰富且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的区域应当采用限制建设的措施,限制各类开发项目的进入,并且在开始开采的地区要加强保护,注意生态环境的培育。
2、污染较严重的地区
乌拉特中旗未来将成为巴彦淖尔市的重工业基地,尤其是口岸加工园区很多企业开始运转,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高污染性质的,对本地区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工业区及其影响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3、水源地及其影响区
乌拉特中旗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尤其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地下水资源极其缺乏,用水条件已经成为乌拉特中旗发展不可小视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主要水源地及其影响区的保护,尽量避免建设干扰和生产生活污染。强化对巴仁宝乐格水库、德岭山水库、二狼山水库等的保护力度。
5.11 旗域空间管制
空间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对旗域范围内的关键性空间资源进行识别,加强对于区域开发的整合与治理,为协调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优化旗域空间布局、引导各项建设、保护和改善区域环境,进而根据空间资源的不同特性对关键性资源进行强制性保护和控制,从而实现区域的整体最优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生态适宜性、工程条件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将全旗明确划定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等四类管治分区,制订相应的空间管治对策。
5.11.1 空间管制分区
1、禁建区
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保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严格控制的地区,主要是指为维护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生态环境安全,7ɑ鲆欢婊哂兄卮笞匀弧⑷宋募壑挡⒎⒒忧蛐杂跋斓挠枰蕴厥獗;ず凸芾淼奶囟ㄗ匀磺颉0ㄗ匀槐;で⑸δ鼙;で⒌乇硭匆患侗;で⒌叵滤春诵谋;で⒎缇懊で⑸止啊⒅氐闵媪帧⑿泻榍⒒九┨铩⒒静菰约捌渌枰刂频牡厍?BR>2、限建区
限制建设地区主要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包括经济林、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一般农田、一般草原、乡村风貌保护区等。
3、已建区
现状已经建设区域为已建区,主要包括各个城乡居民点建成区以及工矿点建成区。
4、适建区
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建区。
5.11.2 空间管制对策
空间管制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本依据,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防洪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进行控制管理。
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对于位于禁建区的农村居民点,严格限制任何农村建房、乡镇企业或其他建设活动;制定“迁村并点”计划,逐步搬出现有的农村居民点。位于禁建区的城镇建设用地也应逐步搬出。
限建区由于生态环境较好或者生态较敏感,应该控制城镇建设开发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列入限建区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对于位于限建区的农村居民点,应制定相应的村庄集镇规划,严格控制其建设活动。
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点建设优先利用已建区用地,调整用地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适建区内建设行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开发强度和使用功能。

5.7  空间管制分区及基本要求表

基本类型区

亚区

建设管制基本要求

禁建

(禁止开发地区)

地质灾害区

根据地质灾害分区情况,实施不同的防护措施

自然保护区

特定功能区,实行特殊保护

饮用水源保护区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格限制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和强度

生态湿地、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区

生态环境敏感区,实行特殊保护

水利设施区、蓄滞洪区

生态公益林

基本农田、基本草原保护区

特定功能区,实行特殊保护

军事等特殊用地

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

特定功能区,实行特殊保护

限建

(限制开发地区)

风景名胜区

以保护为主、控制建设,实行持殊审批建设

一般旅游度假区()、文物古迹区

一般农田、一般草原、园林地

发展建设备用地

不设为基本农田和基本草原,按照一般农田和一般草原实行特殊审批建设

主干公路、铁路、溪河两侧用地

特定功能区,实行特殊审批建设

村庄规划布局确定的撤并自然村

循序渐进组织移民,及时复垦宅基地

矿产资源鼓励开采区和远景成矿区

特定功能区,实行特殊审批建设

已建区

(优化开发地区)

城镇已建设区

调整用地结构,完善城镇功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工业集中区与基础设施建设区()

按照城乡规划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进行调整优化

村庄规划布局确定的中心村(中心嘎查)、基层村(基层嘎查)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编制规划进行整治改造,完善配套的各类服务设施

适建区

(重点开发地区)

规划确定新开发的城乡建设区

按规划控制建设用地类别进行用地审批;集中紧凑建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