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污水处理厂 规划污水处理厂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按照城市发展逐步予以扩建,处理工艺为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考虑回用作为市政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回用水水质必须达到绿化及景观生态用水水质标准。其余尾水最终考虑排放至东侧河槽中。 3、污水管网 根据镇区地形特点,规划主要沿南北街铺设主干管,接纳较短的东西向支管自流汇入镇南的污水处理厂,管道管径采用D400~D800mm。污水管管材采用UPVC排水管或HDPE双壁波纹管。 14.2.5 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Q = q•ψ•F 式中:Q-雨水量(L/s) q-暴雨强度(L/(s. ha))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雨水水力预测采用五原地区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各参数的选取:设计重现期采用P=0.5年;地面迳流时间t1=15分钟;迳流系数取值见下表:
表14.3 径流系数取值
区 域 情 况 |
径流系数 |
城市建筑密集区(城市中心区) |
0.60~0.85 |
城市建筑较密区(一般规划区) |
0.45~0.60 |
城市建筑稀疏区(公园、绿地等) |
0.20~0.45 |
2.雨水系统布局规划 镇区的雨水系统根据自然地形,河槽的分布及现有排洪设施采用就近排放的原则布置。镇区有内陆河这个雨水出流的有利条件,可将雨水就近分散排出镇区。 规划期末城区建成较完善的雨水排出系统,并在镇区周边易受到山洪冲刷地段修筑导洪渠,以保证镇区居民的生活安全。 雨水管网管径为D600~ D800。雨水管网布置见雨水工程规划图。 14.3 供电工程规划 14.3.1现状概况及主要存在问题 1、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配电网现状概况 目前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有220变电站一座,主变1台,容量120MVA,110KV变电站一座,主变2台,容量1x7.5MVA+1x16MVA。10KV线路4条,46.043公里,配变128台容量为17439KVA。 2、主要存在问题 (1)公用配电线路供电距离长,导线截面小,过载现象严重,大部分为放射性网络,配电可靠率低。 (2)低压配电网导线截面过小,低压台区范围大,电压低。 (3)无功补偿不足,电压调节手段缺乏。城网内中低压网内没有足够的无功补偿,低压无功严重不足。 (4)配电设备陈旧,“卡脖子”现象依然较严重,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低;表计准确性低, (7)电网调度通信自动化水平低。 14.3.2供电规划 1、规划目标 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增强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产用电质量的不断提高。供电主要性能指标要逐步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要逐步淘汰能耗高、安全可靠性低、维修量大的设备。要积极提高配电网自动化、营销自动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1)电网建设要优化电网结构,合理网络布局,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N-1准则和安全可靠性,形成可靠的电力网架。简化110kV电网,减少电压等级,优化高压配电网络结构,确保电网有电“进得去,落得下,用得上”,适应负荷增长和城区负荷分布不同的需求,为电网运营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不发生设备连年过负荷、烧毁事故创造条件,强化10kV配电网建设,中压配电网尽量做到环网接线、开环运行,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 (2)提高电能质量水平。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村电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对特殊用户应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后采取特殊措施,满足其安全生产运行所需的电压调节和短暂电压跌落允许值。电网电压波形质量达到有关规定。 (3)提高用户供电可靠率,缩短供电半径,提高功率因数,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积极稳妥推进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建设,尽可能减少中压配电网故障停电时间,电网的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一流供电企业标准(即99.96%-99.99%)。 (4)实现电网线损率稳中有降。全镇平均线损率下降0.2-0.3个百分点。 2、电力负荷预测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现有的工业企业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引进了风电装备制造业。规划主要负荷为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用电。 负荷预测采用综合用电指标法。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和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镇用地负荷密度,按照上述方法和标准,考虑负荷同时率取0.6~0.8,10KV变电所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0.95,对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的电力负荷采用综合用电指标法进行预测。预测计算结果详见表13-4。
表14.4 海流图镇城区用电负荷预测表
用地性质 |
用地性质代号 |
面 积(ha) |
标(KW/ha) |
预测负荷(KW) |
居住用地 |
R |
578.82 |
100.00 |
57882 |
行政办公用地 |
C1 |
74.28 |
150.00 |
11142 |
商业金融用地 |
C2 |
101.04 |
200.00 |
20208 |
文化娱乐用地 |
C3 |
3.91 |
150.00 |
586.5 |
体育用地 |
C4 |
12.93 |
150.00 |
1939.5 |
医疗卫生用地 |
C5 |
7.03 |
150.00 |
1054.5 |
一类工业用地 |
M1 |
78.45 |
250.00 |
19612.5 |
二类工业用地 |
M2 |
17.66 |
300.00 |
5298 |
仓储用地 |
W |
58.71 |
50.00 |
2935.5 |
道路广场用地 |
S |
326.03 |
10.00 |
3260.3 |
市政设施用地 |
U |
39.53 |
100 |
3953 |
总计 |
|
|
|
127871.8 |
根据以上负荷预测结果,到2030年,海流图镇城区总用电负荷为127871.8KW。 3、电源规划 规划利用海流图镇城区现有110kv和220kv两座变电站为海流图镇城区供电电源,实现双回路供电。 4、电网规划 10KV线路以埋地为主,沿人行道下设电缆管廊,并间隔一定距离预埋道路横穿管,对现有架空裸线应根h情况逐步进行改造,实现绝缘化、地下化。 同时对海流图镇现状10KV中压配电网分期进行改造,并新建部分10KV中压配电网,以满足近、远期海流图镇的用电需求。考虑到海流图镇现状10KV中压配电网还未形成环网供电,供电的可靠性较低。规划建议在镇区设置部分10KV开闭所,具体位置和数量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新建的镇区10KV开闭所主要采用环网供电,根据地块负荷值及其分布组成环网,开环运行。10KV变电所服务半径按线路末端电压降小于4%考虑,为300米。 14.4 电信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包括电信、邮政和广播电视规划,近一二十年间,通信事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信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与日剧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4.4.1通信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及主要存在问题 (1)全镇建起移动、联通基站,移动通讯信号已覆盖各个角落 (2)主要存在问题 (a)各家通信运营商缺乏统一规划不利于各通信网络企业在政府协调下有序竞争,通信行业部分地区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加剧城市地下管线空间的紧张。 (b)移动电话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进一步提高信号覆盖率和接通率。 2、规划目标 电信全面实现数字化。建立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电视与通信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与智能化。进一步加强通信、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构筑信息高速公路。高度重视信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和支持各行业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等信息平台。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整合力度,积极推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扩大网络资源共享范围。 3、电信用户预测 (1)采用普及率法预测规划期内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电话用户量。 规划2030年海流图镇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话机普及率达到70%,则2030年固定电话用户为7.0万户,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应达到7.0万门。 (2)规划采用分类用地指标法进行用户预测,分别以居住、公共设施、工业和其它四类用地,选择相应的市话主线指标。参照有关标准、规划预测2030年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区所需的电话容量见表13-5。
表14.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区电话容量预测
用地性质 |
用地性质代号 |
面积(ha) |
指标(部/ha) |
预测用户(部) |
居住用地 |
R |
578.82 |
100 |
57882 |
行政办公用地 |
C1 |
74.28 |
150 |
11142 |
商业金融用地 |
C2 |
101.04 |
150 |
15156 |
文化娱乐用地 |
C3 |
3.91 |
100 |
391 |
体育用地 |
C4 |
12.93 |
10 |
129 |
医疗卫生用地 |
C5 |
7.03 |
100 |
703 |
一类工业用地 |
M1 |
78.45 |
10 |
784 |
二类工业用地 |
M2 |
17.66 |
10 |
177 |
仓储用地 |
W |
58.71 |
10 |
587 |
市政设施用地 |
U |
39.53 |
10 |
395 |
总计 |
|
|
|
87346 |
(3)预测汇总 综合以上两种负荷预测结果,到2030年,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固定电话用户为87346户。 4、局所布局 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布置原则,结合用户分布和规划布局,规划扩建通信交换局,容量为9万门。对镇内用户量大集中的地区,设电信模块局作为补充。 交换区以外用户集中点的通信的实现,主要采用模块方式,部分地区采用接入网设备。远期由于用户对各种新业务的需求增加,网络应能提供各种业务综合接入的能力,因此建议采用光纤接入网的方式。 5、移动通信发展规划 预测2030年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0%,到2030年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区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70000户。 在继续发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按骨干层、会聚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规划站址和线路。 按300—500米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合理布局无线电发射和接受设施,城市中心区和景观敏感区不得建铁塔天线。 6、通信网络规划 加强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中继网络建设,建成快速便捷的通讯网。建设以数字程控交换为主体的城乡综合通信网,加快城镇光纤网络的建设,早日实现光纤到小区、光纤到户,加速建设现代化高速信息网。 镇区内新建城市道路上各通信公司管道宜联合建设,原则上只允许有一条走廊。 14.4.2广播电视规划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广播电视规划的重点是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与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要统筹考虑网络、微波、卫星、无线覆盖和有线覆盖等多种方式的发展,统筹协调广播电视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国有和民营两种资本,积极应用数字、网络等广播电视高新技术,开发广播电视多种服务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 1、加速建设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到2015年完成全部盲点自然村工程建设任务。届时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7.6 %。 2、广播电视设备实现全面数字化、网络化 规划近期在电视播出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对采编、制作等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对发射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化。 3、有线、无线电视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数字电视及新业务的开发 在继续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无线数字电视。 14.4.3 通信设施保护与控制 对镇区内无线电通信设施要作全面整理,对保留的设施按规范要求进行保护。 14.4.4邮政设施规划 1、现状概况 目前,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设邮政中心局一处。 2、主要存在问题 (1)一些行业在邮储、包裹、特快专递、报刊发行等方面都与邮政企业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竞争。 (2)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邮政业务将受到严重影响。 (3)邮政企业本身在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依然束缚着业务市场的拓展。 (4)邮政业务增长缓慢,新业务发展、信息资源开发落后。 (5)邮政基础设施薄弱,报刊亭、住宅信报箱群的设置还不能满足需求。 3、规划指导思想 (1)营造邮政事业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实施邮政可持续发展战略。 (2)以科学技术拓展邮政服务领域,向社会提供广泛、方便、周到的服务,逐步实现由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的转变。 (3)本着布点均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服务半径合理的原则,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 4、邮政设施规划 (1)近期规划 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实物传递类、金融服务类、集邮类、电子邮政为主,多种业务互为补充,具有一定规模的邮政综合业务体系。 (2)远期规划 全面实现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实物通信向融合现代化实物传递手段和高科技信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产业转变。 14.5供热工程规划 14.5.1供热规划范围 本项供热规划范围为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 14.5.2热负荷计算 1、热负荷计算方法: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 2、采暖热指标的选取参照《供热规划手册》和节能标准确定,采用综合热指标55瓦/m2。 3、建筑面积的确定:建筑面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而得。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容积率为1.3万m2/ha。居住用地为1.2万m2/ha,文化娱乐用地0.5万m2/ha,医疗卫生用地为1.0万m2/ha,教育科研用地为0.8万m2/ha,工业用地0.7万m2/ha,仓储用地0.4万m2/ha,其他公共用地0.8万m2/ha。 4、热负荷计算: Q=9494356×55=520兆瓦 14.5.3 热源规划 (1)规划供热统一实行集中供热,供热热源为锅炉房。 (2)锅炉房的规划原则: ①贯彻以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的方针,淘汰现有分散的小锅炉及土暖气,提高热化效率。 ②充分利用现有供热设施,近远结合,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法规文件,使其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④锅炉房要考虑风向给城市带来的烟尘污染问题 (3)根据城镇用地总体规划布局,设计供热、热源锅炉房及其配套的供热管网敷设等经济技术要求。镇区设热源厂一座,热功率64兆瓦锅炉9台。 14.5.4 供热管网规划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原则: 1、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2、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复杂交通干道,以免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困难; 3、供热管网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在敷设引入管时,则不可避免地要横穿干道,但要减少敷设这种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使相邻的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 14.5.5 供热介质和热网敷设 供热介质:采暖热负荷采用130℃/70℃热水 热网敷设:规划热网在城区采用直埋方式以支状敷设 14.6燃气工程规划 14.6.1供气原则 (1)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气。 (2)应尽量满足供气范围内的各类公共建筑用户的用气需要。 (3)在供气量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供应工业用气。 14.6.2气源规划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天然气气源来自鄂尔多斯市长庆气田。因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的天然气气源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本规划实现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天燃气普及率将达到95%。 14.6.3基础参数 1、天然气i性参数 高热值: 40.07兆焦/立方米 低热值: 36.17兆焦/立方米 华白指数: 52.76兆焦/立方米 重度: 0.75公斤/立方米 比重: 0.58 CP值: 39.85 运动粘度: 13.89 2、用气高峰系数 月高峰系数Ky:1.20 日高峰系数Kr:1.26 时高峰系数Ksh:2.55 14.6.4燃气需求预测 1、生活用气 天然气生活利用主要为两个部分:居民生活用气、公共建筑用气。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规划人口为10万人,居民住宅用户燃气耗热定额指标取4621兆焦/人.年,居民生活天然气需求量为5980万立方米/年。 2、公共建筑用气 根据该地区规划用地情况,参照其他城市供气经验指标,确定公共建筑用户的用气量占居民用气量30%,预计用气量为1794万立方米/年。 3、加气站用气 根据同等规模城镇及同等规模加气站用气情况,预计加气站用气量为320万立方米/年 4、总用气量 综合以上分析,预测未来燃气气需求总量约为8094万立方米/年。 14.6.5 燃气输配系统 1、储配站设置 本工程利用规划区北侧设置的天然气储备站对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进行供气。 2、燃气调压站 根据规划区域内用地性质,对不同用户根据其用气量及用气压力要求,分别设置调压站调压后向用户供气。调压站具体布置见燃气规划图。 3、管网规划 燃气管网输配系统压力级制采用中压A、低压两级制。燃气中压干管网络根据气量分布情况,近期采用枝状布置,远期尽量做成环状。居民供气方式采用柜式调压与箱式调压相结合的方式,分户计量后进户使用。公建供气方式根据用户需求,采用中--中压或中--低压调压计量后进户使用。 4、燃气管道敷设原则 (1)燃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管道埋深不少于当地30年冰冻线值。 (2)管道走向沿市政道路敷设时,管道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5、燃气管道材质选用 (1)燃气市政管道采用螺旋钢管或无缝钢管。 (2)庭院管道采用PE管。 14.7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14.7.1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 根据乌中旗海流图镇大气监测数据资料,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56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近三年采暖期日均值为0.020毫克/立方米,TSP年日均值为0.25毫克/立方米,全镇降尘年平均值为14 吨/平方公里.月,超标1.3 倍,全镇降水PH均值为6.95 。镇区大气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二级标准。大气污染春季最重,夏季最轻,工业区最重,混合区次之,清洁区最轻。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降尘与氮氧化物,其次为TSP与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以烟煤型为主要特征,汽车及其它燃料的污染逐步增加。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由于乌中旗燃料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同时随着镇区机动车辆明显增加尤其是摩托车的大量增加,导致镇区大气环境污染呈混合型 (煤烟型+机动车尾车),氮氧化物呈上升趋势,同时受沙尘暴影响较大。 2、 水环境 水体监测数据:现在开发的水源井,1980年经包头自来水公司测定,水中大肠菌群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质标准,氟的含量并不大,适合饮用。近年来每年进行化验,其大肠菌群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然超标。实际化验值为240个/100ml,水环境依然存在污染问题。 3、声环境 海流图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仍是影响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因素,二者所占比重达79.5%,主要包括农贸、集市噪声和广告、卡拉OK舞厅等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据环境监测站噪声监测表明:主要是夏季噪声超标较重,其他季节均不超标,夏季噪声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14.7.2 主要环境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在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排污管网采用雨污合流制,污水管道铺设服务面积小,系统不完善,管网普及率尚低,造成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随意就近排入现象较为严重,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分类系统不完善。 2、污染企业治理工作严重滞后。 污染企业布局不合理(如酒厂位于上风向),镇南工业园区粉尘进入镇区,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配套相应的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3、 燃料结构不合理。 海流图镇燃料能源主要为煤,对其他清洁能源的利用甚少,燃料结构不合理。 14.7.3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本规划期末,全镇主要水体,城镇大气及噪声环境的主要监测指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城镇和郊区生态环境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 大气环境:近期全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春季和工业区大气污染显著减轻。远期镇区大气环境质量力争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地区整体生态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水环境:近期全镇主要水体达到规划功能标准,城镇饮用水质近期达到国家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0%以上。远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0%。 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废弃物: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0%。2030年大于98%,危险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生理处理率2015 年达到80%以上,2030年达到90%以上。 14.7.4环境分区 以总体规划功能区划为依据,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状况与生态环境的要求,将城区划分为以下环境功能区,并规定不同的环境目标。 1、一类环境功能区 旧城区、新城区以生活居住、企事业单位为主,划为一类环境功能区,应立足于有计划的开发、保护性的利用,防止乱占乱建的现象。环境目标是:大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2、二类环境功能区 工业用地集中的南部物流园区及西北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划为二类环境功能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相邻企业的同类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等集中处理处置,以提高环境保护投资的规模效益及环境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环境目标是:大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14.7.5 环境保护措施 1、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提高燃气i及率,加强对城镇炉、灶的改造,控制煤烟型污染。 2、提倡集中供热,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加强汽车尾气、餐饮业油烟废气的治理以及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3、加强对城区建筑工地的管理,防止因施工造成的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完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自净能力。 5、加强对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严禁在保护区内建设污染项目。 6、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任何单位不得无证排放。 7、完善区内道路系统建设及交通组织,降低交通噪声;强化对有工业噪声源企业的监督;积极控制建筑施工噪声及商业娱乐噪声。 8、 统一管理,集中处理,对工业废弃物尽可能综合利用,暂不能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在进行储存和处置时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9、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14.8环境卫生规划 14.8.1 环境卫生现状 海流图镇有城市环卫站一个,职工9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个,位于海流图镇附近。海流图镇现垃圾日产生量为62.9吨,年产生量2.3万吨,其中生活垃圾占68.1%;建筑垃圾占16.5%,其它杂物占15.00%,生活垃圾主要靠人工收集、用小四轮车清运至垃圾填厂进行填埋。特种垃圾目前由产出单位自行处置。建筑垃圾绝大部分由产出单位自行拉运处置,部分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至垃圾填埋场。 14.8.2 存在问题 1、 环卫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原有的居住小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无环卫设施,垃圾箱少。 2、 垃圾转运站数量不足,服务半径不够,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3、 城区公厕数量严重不足,并且标准较低,只有一座为水冲式厕所,其余为旱厕。 4、 居民排污入户率低,污水随意倾倒现象严重,环境质量差。 14.8.3 规划原则及目标 1、 规划原则: 依据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和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和造福人民的原则,近期建设与中远期相结合,以近期建设为重点,突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2、规划目标:建立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城市垃圾处理逐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实行分类管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把海流图镇建设为整洁卫生,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 14.8.4 规划措施 1、城市废弃物产量预测 (1)粪便 随着城市旱厕被取代,城市粪便发生最终残留物应是生活污水中经化粪池沉淀的那部分。一般每人每日0.7千克污泥。据此推测2015年镇区全年量=0.7X365X6.0X10000/1000=1.53万吨,2030年镇区全年量=0.7X365X10X 10000/1000=2.55万吨。 (2)生活垃圾量 垃圾人均日产量中值为0.84公斤,下值为0.55公斤,上值为1.64公斤。规划按照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1.5千克计算,2015年海流图城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9吨,到2030年日产垃圾达15吨。 14.8.5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 1、环卫站 规划在城区南北各设置一个基层环卫站,分别服务于南北两个片区。其功能为环卫办公、环卫车辆停放及清洗。 2、垃圾转运站 根据海流图镇实际,规划垃圾转运站以小型封闭式为主,设置在服务区域中心,且不易靠近公共建筑物和人流车流集中地区。规划按照2-3km2设置一座的标准,共设置7个垃圾转运站,每处占地不小于800 m2。 3、垃圾处理厂 现状垃圾处理厂位于镇区西南、距镇区3.5公里,海--五公路西0.9公里处,总占地为9.4万平方米,填埋库容52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70吨。为了减少垃圾处理场本身灰尘,废气及噪声等对局部环境产生的影响,场区周边设置50米宽的绿化带。 不可利用的无害工业废渣可与建筑垃圾合并,有害废渣运到生活垃圾处理厂,危险废弃物单独处理。 4、城市粪便收运处理 近期城市粪便进行厌氧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原有公厕粪便实行机械清运,新建的公厕,单位及住宅化粪池尽可能建造沼气净化池,中期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5、公共厕所 城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公厕要逐步改造成二类以上公厕,水冲式达到100%,并创造条件建设生态公厕。各类区域公侧布置密度遵照《城镇环卫设施设置标准》。 6、环卫车辆设施及停车场 随着海流图城区规划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增加,相应的环卫专用车辆也必须增加。规划按每万人设置2辆环卫车辆,近期12辆左右,远期为20辆,其停车用地结合环卫站、垃圾中转站建设。 7、环卫工人的作息场所 规划按每万人一个环卫工作作息场所设置。每处占地面积30平方米。 8、市容美化 保持道路清洁、完好、畅通,道路两旁各种标志小品(包括广告)整齐、美观,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不得占道经营,保持城市清洁卫生。
|